8月17日,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在郑州召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洪波传达学习了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全国工信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三个重要会议精神,通报了全省1—7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汇报了本地区1—7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产业链相关情况及下步重点工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常继红出席会议并讲话。从通报情况来看,我市7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8.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4.4个百分点,全省第4位;1-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3.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全省第7位;1-7月工业贷款1734236元,增速28.5%,全省第3位;1-6月新入库企业45家,全省第4位;“专精特新”企业99家,全省第8位。
1-7月份,我市经济数据虽有波动,但实际经济恢复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全市经济运行持续呈现出了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蓄势的发展态势。主要得益于以下五个方面:
(一)聚焦稳定,强化运行分析研判。健全市直部门横向协同联动机制,加强对用电、税收等先行指标的动态分析,协同供电公司做好重点工业企业用电情况预警。完善系统内部纵向分析研判机制,紧盯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形势变化,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分析、快速响应、优化服务。强化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对有市场、效益好的企业,做好生产要素保障工作,鼓励其开足马力组织生产;对订单不足、开工不足、用电量下滑较大的企业,深入了解具体情况,一企一策帮助企业破解制约生产经营的痛点堵点难点。
(二)政策支持,激发工业发展活力。今年以来,我市先后出台了 《周口市加快培育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方案》(周办〔2023〕7号)、《周口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方案》(周政办〔2023〕35号)等文件,全面推动产业链发展工作的同时,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的政策支持,激励和引导他们根据高质量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要求进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重点扶持专精特新、创新型企业。一季度,兑现满负荷生产奖励1570万元,106家企业受益,进一步激发了我市工业发展活力。
(三)数字赋能,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智能化改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厚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优势。积极开展智能工厂(车间)培育行动,加快推进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协同做好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有效促进了全市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中焕发新生。
(四)专班推进,创新完善工作机制。聚焦主导产业和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建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创新完善“5个5”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推进会,进一步加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班工作职责,完善周研判机制,搭建政府、企业、专家协调沟通平台,形成“专责落实、专题推进、专攻项目、专项问效”的良好工作局面。高质量筛选确定、谋划推进“5个5”工业项目,坚持月通报制度,大力推动工业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五)合力保障,深入实施“万人助万企”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市万人助万企活动推进措施,强力推动助企服务工作走深走实。发改、工信、科技、商务、金融等部门联合助力产业发展,定期召开推进会议,解决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从市直单位选派25名优秀年轻干部包联中心城区50家重点企业,选派6名干部成立“万人助万企”重点工作督导组,积极帮助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助企强链各项工作,提振企业发展信心。